首页 > 校院刊物

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时间:2020-12-31 15:44:55    点击量:

——邯郸市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探索实践

高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随着邯郸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急剧增加,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市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2016年,我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为此,我市各县(市、区)在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问题上探索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不断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真正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一、我市医养结合工作进展情况

我市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推进格局,通过地方试点、机构探索、社会协作等方式,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基本形成了“整体照料”“联合运行”“家庭签约”三种模式,医养结合服务持续深化,满足了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一)实施“整体照料”模式,实现单一机构服务功能提升。一是在养老机构内设立医疗保健模块。广平县刘贵芳爱心敬老院依托卫生院医疗资源优势,增设医疗、康复、中医理疗等服务项目,为入住的老年人,特别是慢性病老人、大病恢复期老人、残障老人提供专业的照料和陪护,能为150名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还能为邻近村提供医疗、托老、送餐等服务。2015年11月李克强总理曾给刘贵芳回信,勉励她创办的敬老院在医养结合上走出新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在医疗机构内设立托老模块。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全部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捷服务的绿色通道,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38家均已开设老年病科;曲周县投资2亿元筹建了集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慢病管理、临终关怀六位一体的综合性中医院,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配备3名专业全科医生、30名护理人员,为170名老人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保健按摩、养老护老等服务,夜间还有护工陪住,院中生活娱乐设施齐全,供老人休闲娱乐,还提供营养餐,“有病治病、无病养老”,在“医”的基础上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和精神服务。

(二)实施“联合运行”模式,实现社会养老资源深度融合。目前,我市有138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均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以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天慈峰林景区为例,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武安市第一医院天慈峰林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医院负责派驻医务人员、帮扶支持部分医疗设备、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定期组织医院专家为入住老人进行体检、健康讲座、慢性病干预等医疗服务;天慈峰林负责病后护理,承接由病转养患者,缓解了当前大型医院病床、病房及医护人员紧张的局面,对确需住院的老人实行双向转诊,均到人民医院接受救治。

(三)实施“家庭签约”模式,实现医疗服务资源基层下沉。我市在学习上海市长宁区、杭州市和嘉兴市经验的基础上,将医疗卫生服务与居家养老相结合,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将医疗护理服务资源下沉至家庭,丰富完善服务体系。我市城乡共创建了2000多个“健康小屋”,覆盖了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以及5403个村级卫生室的三分之一。帮助社区(乡村)医生与居家老人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打造由“健康小屋”专家(专科医生)+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全科医生)+健康家庭管理员(健康家庭小组长)共同组成的“1+1+1”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居家老人提供就近服务,满足绝大多数居家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全市签约群众已经超过226万人。邯山区罗城头社区居民贾金珍等几位老人编了一段顺口溜“急病早治疗,慢病帮防护;医养相结合,为民解疾苦”,来表达他们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建立的“马晓云健康小屋”治疗康复糖尿病的情感经历。我市推行“健康小屋”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的做法,在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中发现的地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

二、我市推进医养结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医养结合服务持续深化,养老服务实现良性循坏,但在医疗护理能力、专业服务人才、医养结合衔接、智能化养老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尚需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以不断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型养老事业的发展。

(一)医疗护理能力不足

在服务设施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通常只能提供日间照料功能,且只能满足日常护理、健康教育等服务;在医疗水平上,我市多数养老机构中内设的医务室医疗水平偏低,没有首诊资格和医疗机构许可,无能力与高水平医疗机构对接,无力满足医疗诊断、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及中医保健等服务;在医疗资源上,诊疗水平高的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甲医院本身医疗资源就十分紧张,考虑到医疗纠纷、医患关系等一些潜在风险,所以缺乏为养老机构提供优质医疗资源的动力。

(二)专业服务人员匮乏

培训偏少育人难,职业技能培训中针对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和课程较少,导致高素质专业的“医、养、护”服务人才队伍匮乏,正规医院中也存在护工短缺问题,难以满足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需求;工作性质留人难,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福利待遇低、社会认同感不高,流动性较大;晋升受限引人难,由于在职称评定中无法享受与医疗机构执业人员的同等待遇,职业晋升渠道弱,养老机构就业吸引力低。

(三)医养结合衔接不畅

目前,我市养老与医保结合度不够,首先,由于养老不属于诊疗项目,“医保钱”和“养老钱”不能转化使用,多数养老机构没有医保资质,即使具备医疗能力,老年人也无法享受医保报销;其次,在医养结合机构转换认证、家庭病床、上门服务等方面也缺乏医保政策支持;再次,违规操作时有发生,在我市医保部门对全市已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且开设养老、托老服务的民办医疗机构的基金检查中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存在套用医保资金违规支付养老床位费、康复理疗费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医疗保险资金的正常使用且增加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难度。

(四)智能化医养水平低

智能设备标准不一,我市很多有移动健康功能的智能养老终端设备缺乏准入标准,有的误差较大,配套弱、服务不落地,无法满足老年人使用需求;线上养老服务配套不足,我市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运营项目、功能并不够完善,覆盖面积小,配套数据信息不太多,没有匹配囊括我市养老服务资源,各县区平台正在引进招标或试点中,并没有完全推广开,无法满足我市老年人对于线上养老服务多样化需求。

三、进一步推进我市医养结合的思考和建议

为深入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升医养结合医疗能力

完善医养服务体系,配备健康设施、提高管理标准、改进服务质量,实现社区养老全天候,服务功能多样化;整合医养服务资源,把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集医疗、康复、养老、养生为一体,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升医养服务水平;畅通医疗服务渠道,支持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引导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鼓励利用率不高的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直接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

(二)扩大医养结合服务队伍

推进医养结合的关键在人才,重点在于留住人才。首先,做好育人工作。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增设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健康管理、老年服务、营养、心理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本专科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动医养结合机构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行业学会协会等建立协同培训基地,分级分类对相关技术人员及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安全常识培训。其次,用好留人政策。科学设置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职业发展晋升路径,确立相匹配的薪酬福利待遇体系。最后,完善引人机制。探索建立引入专业人才机制,推动养老服务机构设置社工岗位,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对助老社会公益组织和服务项目的培育和支持力度,鼓励志愿服务组织与医养结合机构结对开展服务。

(三)加大医养结合保险支持

厘清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支付边界,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逐步增加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护理服务机构和护理人员为参保人提供的符合规定的护理服务所发生的费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保障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及医疗护理服务;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医养保险,加快发展老年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多种老年护理保险,满足老年人护理保障需求。

(四)推进医养结合智能水平

完善老年人的数量、分布、需求等基础信息数据库,重点摸底城乡“三无”老人和经济困难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对象中的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建立覆盖居家老人、社区、政府、服务提供者的统一养老信息平台,以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互联网+养老”企业和服务商的战略加盟合作,创建智慧健康服务模式;推广智慧健康应用,建立智能化呼叫救助服务、电子保姆、家政服务、健康远程监控管理等系统;支持研发智能可穿戴式、便携式和自助式的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康复、安防监控、残障辅助、情感陪护等智能养老终端产品和服务,实现对老年人健康管理、应急救助、生活照料等全方位智能服务。

(作者单位系邯郸市委党校 市行政学院)


上一篇:以全域旅游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用清洁安全能源 过无煤绿色暖冬

1 2 3 4
本站所有解释权归中共邯郸市委党校所有
电话:0310-3236776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求是街9号 冀ICP备10003862号-1冀公网安备:130403020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