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院刊物

习近平扶贫思想探析

时间:2020-10-12 14:57:41    点击量:

贾子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脱贫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完整体系的扶贫开发重要思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说道:“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摆脱贫困,一直是习近平的价值坚守。

一、习近平扶贫思想形成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成熟阶段,但其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孕育、萌芽和发展于从政以来的长期基层扶贫实践与经验。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执政,习近平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扶贫思想。

一是孕育阶段:1969年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一直到1975年10月离开,这一呆就是7年。1973年,习近平当选为梁家河的村支书,为了使梁家河摆脱贫困面貌,他带领村民利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村里修建沼气,创办铁业社、磨坊、代销店等,拦河打坝等,带领梁家河村开始走上脱贫之路。习近平在梁家河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之前村子里从未有过的事,每一件事都是便民惠民的事,每一件事都是身体力行、苦干实干做出来的事。正是这7年知青岁月,使他坚定了“为人民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同时也让他更深刻地了解了群众、理解了贫困,也更加坚定了“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萌芽阶段:1982年3月,习近平同志来到正定先后担任县委副书记和书记,1985年5月离开。在正定的三年,习近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实地调研,走遍了正定的每一个村。正定是有名的“高产穷县”,粮食产量很高,老百姓却很贫困,甚至吃不饱肚子,一方面是由于正定每年需上缴7600万斤的公粮,这一任务严重超过了正定老百姓的承受范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受文革影响,正定老百姓缺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动作为的冲天干劲,无法激发全县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习近平到任之后进行了充分调研,带领全县人民大胆探索,摆脱“以粮为纲”的束缚和“小农业”思想局限,打破了“经济上农业单打一,农业上粮食单打一”的固有模式,树立社会主义大农业思想,确立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道路,推行“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加工什么”这一理念,建立合理、平衡发展的经济结构。1984年,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正定全县经济实现了“九翻”“十超”等历史性突破。同时,习近平在正定制定了一系列工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等策略,使正定成功甩掉了“高产穷县”的帽子。

三是发展阶段: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习近平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到任3个月他就走遍了全市9个县,后来其足迹又遍布了宁德的大多数乡镇。这期间,他写了一本书叫《摆脱贫困》,收录了他担任宁德任地委书记以来的部分讲话和文章,共29篇。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一是“弱鸟先飞”的脱贫思路。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不能安贫乐道,而要有“先飞”意识。他告诫闽东广大干部群众:“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二是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在当前脱贫攻坚战中,贫困地区更要有“先飞”意识,那些争当贫困户、坐在家里“等靠要”的想法,正是思想贫困和志气贫困的表现。三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习近平在书中指出,由于各个地区贫困的原因不同,摆脱贫困也需要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路子。在指导思想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针。这些论述和思想后来成为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重要资源。

四是成熟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体现在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2012年12月,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视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视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这一理念,针对这一理念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在精准扶贫这一理念基础上,2014年,习近平强调扶贫要精细化管理、精确化配置、精准化扶持等重要论断。2015年至2016年,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逐渐上升至国家扶贫开发战略,其思想内容体系也逐步完善成熟。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他概括性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要求与主要途径,即“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他系统阐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最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建立大扶贫格局等重要思想。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的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都是在回答“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四个关键问题,使得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习近平扶贫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二、习近平扶贫思想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学扶贫。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就总结出了“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等脱贫理念,强调脱贫要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好脱贫渐进性和飞跃性二者之间的平衡,要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同时在脱贫过程中,广大干部要保持政治定力,强化工作举措,压紧压实责任,坚持真抓实干,立足自身实际,坚决防止和克服一切形式主义,把各项工作往深处抓、向实里做,坚定坚决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二是内源扶贫。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难点就是内源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即贫困地区要靠内生动力来实现自身发展,这就是内源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人穷志(智)短”这一贫困群体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和“懒汉心态”,即使现阶段实现脱贫,也容易再次陷入“返贫陷阱”,产生“赖贫”行为。近年来,许多贫困地区通过扶志扶智结合、就业创业结合,让脱贫本身呈现出强大且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正所谓,有志气,“输血”才能强身;靠实干,“造血”才能发展。内源扶贫首先需要扶志,让贫困人口能够树立起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扶志的目的在于让贫困人口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能够摆脱贫困的,增强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内源扶贫还需要扶智,让贫困人口培育劳动致富的能力。脱贫信心、斗志的建立和巩固离不开贫困人口就业生存能力的提高,要让贫困人口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使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进一步提高贫困片区自我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

三是精准扶贫。针对传统粗放式扶贫政策衍生出的“贫困户漏出”“精英俘获”“争当贫困村、贫困户”等一系列乱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以“绣花”精神推进精准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面对脱贫攻坚这场持久战,要下一番“绣花”工夫,不能奢望“一个方子包治百病、千户一策包打天下”。围绕精准扶贫这一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精准扶贫的“精准”主要在于因人施策、因地制宜。各地要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实现“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探索和发展民俗旅游、高效农业等多种业态,帮助“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克服疫情影响、完成剩余任务。

四是社会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汇聚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持续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健全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积极完成本单位所承担的点扶贫任务,广泛调动社会各界(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五是阳光扶贫。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政府的扶贫资金预算逐年增加,如何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和透明度,确保扶贫资金项目在阳光下运行、常态下公开就成了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2017年10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严肃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但凡涉及惠民资金和扶贫资金贪腐的,无论关系到谁,必将严惩不贷。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加强审计监管,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

习近平扶贫思想,生动诠释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秉承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坚定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念,彰显了“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习近平扶贫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新境界,是我们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并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作者单位系邯郸市委党校 市行政学院)

上一篇: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以涉县后池村为例
下一篇: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1 2 3 4
本站所有解释权归中共邯郸市委党校所有
电话:0310-3236776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求是街9号 冀ICP备10003862号-1冀公网安备:130403020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