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院刊物

用初心描绘民生幸福画卷——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篇心得体会

时间:2019-10-24 12:26:10    点击量:

吕伟波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守其初心,始终不变”,“人民”始终是他心所系情所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也是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全国人民描绘出新时代幸福民生大画卷。

一、进入新时代,民生新起点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在坚强领导核心的带领下,在正确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在脱贫攻坚、城乡教育、城镇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民生领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人民的获得感显著增强。但,仍有一些事,让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他直面问题,着重强调:“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程,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进入新时代,民生的外延得到了新拓展、内容得到新充实,同时也对做好民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地向前走,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二、谋民之所盼,解民之所急

“为政,通下情为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十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他始终秉持执政为民的赤子之心,走进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记心中,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他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办好学前教育,让幼有所教;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未来”的论断,对教育的发展精心谋划、超前布局,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要靠发展,同时要让“有恒产者有恒心”,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时,给出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判断,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但从占比来看,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让大部分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常将健康比作1,其他的比作0;没有了打头的1,后面的0都没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问题,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他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深邃思考和长远谋划。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医疗参保人数不断增长、医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勾画出了打造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十九大报告时,讲到这里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共响起的72次掌声中持续时间较长的三次之一,可见人民对住房问题的关注。为了解决好房地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抑制房地产泡沫,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毛泽东同志在1934年讲过的一段话:“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随着宏观环境和内在条件的变化,民生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新变化,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对民生工作提出了更高水平更多层次的需求。为了回应人民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这些新变化,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统筹做好教育、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工作。”

三、创新社会治理,维护国家安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各类矛盾风险交织叠加,如何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绕不过去的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习近平在会见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代表时强调。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社会治理”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党和国家的文献中,之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治理、完善体制、创新机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社会治理格局得以明确,社会治理思路越来越清晰,社会治理效能日益得到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没有安全的基础、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成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总体部署,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工作会上讲话总结到。然而,我们国家依然面临着安全方面的挑战,既有政治军事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也有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作者单位系邯郸市委党校 市行政学院

上一篇: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下一篇:邯郸成语典故系列之四十二 铜雀分香

1 2 3 4
本站所有解释权归中共邯郸市委党校所有
电话:0310-3236776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求是街9号 冀ICP备10003862号-1冀公网安备:130403020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