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xx月xx日
首页 > 校院刊物

党员干部要担当作为

时间:2022-09-08 10:46:02    点击量:

      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进取,努力工作,推动我们的事业进入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着一部分不担当、不作为、少担当、少作为、难担当、难作为的干部,甚至有时候,所谓“佛系”干部、“躺平”式干部在某些单位和地方还很有市场,大有形成“佛系”文化、“躺平”文化的迹象。这种现象不但对转变干部作风形成较大掣肘,而且对我们的事业以及我们正在强化的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奋斗新时代的党风政风影响很坏。本课题意在综合研究当前对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形势要求,明确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主要方面,并就进一步引导和强化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提出建议。

一、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及原因
      人们或者从不同角度,或者根据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总结出了大量不担当不作为的具体表现,虽不一而足,但也有一些共性。比如,有的缺乏政治担当,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工作要求贯彻不力,讲价钱打折扣;有的严重缺乏群众观念,对群众反映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予解决;有的不尚实干尚空谈,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口号震天响,表态满天飞,但就是不落实;有的坚定奉行好人主义,对错误言行不抵制不批评不处理,对存在问题不调查不研究不解决,得罪人的事不干,触及矛盾的事不做;有的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履职能力明显欠缺;有的从不积极主动,“不喊号子不拉纤,撸起袖子一边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庸碌无为;有的平常不言不语,有事一问三不知,见到工作“两手一摊”,碰到问题“两眼一黑”;有的求稳怕变,惯性思维,习惯于凭老经验、用老办法解决问题等等。所有这些虽非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但也影响极坏。探究和分析存在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自我利益驱动,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被淡化。在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中,个别党员干部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其中的利害关系,个人利益高于他人、集体、工作、社会甚至党和国家利益,经常以保全自己利益不受损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导致出现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等问题。
      二是初心失守,“革命意志衰退”。个别党员干部没能守住初心使命,失却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不牢固甚至彻底丧失,不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理想信念严重虚化,精神之“钙”严重欠缺。这种情况下必然产生思想上求“稳”、观念上求“守”、心理上求“躲”等现象,以及“不求有成绩,但求无过失”的懒政怠政惰政心理。周恩来曾严肃指出,官僚主义最严重的就是革命的意志衰退。一个人,到了革命意志衰退时,他就消极怠工了,他就满足现状了。
      三是能力不足,担当本领不够。这样的党员干部主要的不是不想担当,而是缺乏勇于担当的能力,不能担当、不会担当,尤其是在面对改革攻坚期的激流险滩和难啃的硬骨头,面对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和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他们更加缺乏从容淡定、攻城拔寨的自信、能力和勇气,甚至害怕恐惧、束手就擒,也就谈不上什么担当和作为了。
      四是制度缺陷,激励担当作为的机制尚不健全。尽管我们的干部选拔、考核、淘汰等体制机制以及激励和鞭策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纠错容错等方面机制一直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但历史文化负面因子的沉淀以及长期以来积累的干部选拔任用和激励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的政治文化,我们在激励担当作为方面依然存在不少短板。总之,不担当不作为现象的存在有其客观因素,也有其主观因素。前者主要包括政治生态、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上级作风、社会风气等,后者主要包括态度和能力两方面,主要是党性不强、利益驱动、惰性心理、盲目跟风、业务不精、经验不足、视野受限等。

二、党员干部要担当作为的形势分析
      担当作为一直都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为政之德。1919 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这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传承不息的担当精神。回顾历史,党的事业就是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担当作为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没有担当,就不能在血雨腥风中打出新中国,就不能走上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就不能实现十八大之后的自我革命,走进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面临“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我们赋予了担当精神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五个敢于”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就是新时代党所呼唤、人民所期待的敢于担当型干部的具体表现和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围绕“五个敢于”的担当要求反思、检视和培树自己的担当意识和担当本领,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对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要求的总体形势,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五个敢于”的精神实质并身体力行。
      一是新时代新使命呼唤担当。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也就是说,新时代的使命任务非常艰巨,而形势也非常严峻,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这些伟大斗争,习总书记有过两次集中概括,第一次是在党的十九大上列出的“五大斗争”,第二次是在 2019 年 9 月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列出的“五个凡是”,其中“五大斗争”包括维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维护人民利益的斗争,以改革创新破除一切顽瘴痼疾的斗争,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斗争,防范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斗争。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担当起这些斗争的责任,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因为艰巨的使命不担当无以达成,严峻的形势不担当无以应对,伟大的斗争不担当无以胜利。
      二是有为有位鼓励担当。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非常明确地树立了担当有为的用人导向,“五个坚持”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坚持新时代组织路线和好干部标准,重实干重实绩,要求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是中央基于新时代的形势和干部队伍的现状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要求,更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风格的鲜明特色。他不仅一再强调干部要敢于担当,并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把百姓装在心中,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政治担当,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抓紧抓好管党治党这件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成为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一面旗帜、一座标杆和一面镜子。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有看齐意识,像总书记那样,做一个有担当精神、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人,这样才能有大的作为、大的进步。
      三是严肃问责必须担当。《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剑指干部不作为,这必将使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对不担当不作为干部的问责力度和广度都在加大,此种行为渐无容身之所。我们要清楚地看到,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党员干部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但是现实中却有少数党员干部,不愿担当、不想担当、不去担当,手握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吊儿郎当”不干事,甚至损公肥私乱干事,这样的行为损坏党的形象、伤害人民的利益,必须从严查处、严肃追究。同时还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进入新时代,干部不作为也是腐败,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有错要问责,无为同样也要问责。有铁面问责,干部才有进取动力;有问责兜底,才能划出为官底线。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批评十人,不如问责一人;问责一个,惊醒一片;既问个人之责,又问组织之责。就像眼睛揉不得沙子,党的事业容不得不作为。用问责唤醒担当意识,就要让失职失责的干部受追究,作风不正的干部受惩戒,因之而造成损失的干部受处罚。
      四是容错纠错保护担当。《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专门用一大部分阐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以保护担当,明确“三个区分开来”以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及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等原则,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情况,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容的大胆容错,对给予容错的干部,考核考察要客观评价,选拔任用要公正合理。我们党就是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理直气壮地支持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干部,以引导更多的干部心无旁骛、义无反顾撸起袖子加油干,专心致志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担当作为已经成为新时代响彻中华大地的最强音,干事、担当、作为,是时代的召唤,无论是大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还是激励倡导机制都在渐趋完善,担当作为是大势所趋,没有退路,“担当者进、无担当者下”正在成为党内政治文化的鲜明旗帜,任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没有别的选择,浑浑噩噩、慵懒无为已渐无出路和市场,我们能做的只有认清形势,努力学习,增强本领,提升素养,担当有为。

三、切实增强担当作为的本领
      这里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担当什么,二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如何才能做到担当有为。
在担当什么的问题上,应该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政治担当,主要是坚定党性,站稳立场。这是首要的担当,包括政治理想、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生态等方面。根本的要求则是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是职责担当,主要是尽职尽责,开拓创新。这是最基本、最起码的担当,在其位谋其政,是基础性担当。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前进道路上的顽瘴痼疾、激流险滩等等,都决定了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必须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履好职尽好责,开拓创新,进取担当。其中的关键在于,要处理好干工作与干好工作、常规工作与创新工作的关系,也要把握好要工作业绩而不要政绩工程的要求。
      三是社会担当,主要是做到“三严三实”。每一名党员干部除组织角色之外,还有很多社会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是一种担当,都意味着一种社会义务和责任,无论“扮演”哪种社会角色,作为党员干部都不能忽略或轻视我们的社会责任及影响,都要做好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的维护者,做好社会正能量的风向标和示范者。这里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组织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切不可混淆二者,以社会角色混迹于组织系统或者以组织角色施加影响于社会系统,都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恶劣影响。但有时候又需要迅速转换角色以应对某种情况,这更能体现出党员干部的担当,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四是家庭担当,主要是传承良好家风。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是一面镜子,重家庭、家教、家风同样是每一名党员干部重要之担当。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从我做起、从修身齐家做起,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从小事小节上、一点一滴中培育和建设良好家风。
      在如何做到担当有为的问题上,要做到政治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
      一要坚定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这样,我们才会让担当的勇气和胆略永不枯竭。新时代我们坚定党性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在正确把握政治方向中坚定党性、在深刻认识党的伟大奋斗历程中增强党性、在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锤炼党性、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纯洁党性、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中升华党性。
      二要改进作风。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也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真的担当的重要标尺。当前,改进作风的最大敌人依然是顽固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它们一些新的表现,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基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严重损害着党群干群关系,严重破坏着党内政治生态。我们必须警钟长鸣,久久为功。对于某些党员干部来说,有作风问题似乎也仅仅是工作层面的问题,即工作作风问题,无非是态度消极、敷衍塞责、学习无动力、工作无精神、不思进取、缺乏担当、无事业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等等。实际上,工作作风只是思想作风的表现,根源在“三观”,要解决工作作风问题,需要从思想作风入手,综合施策,统筹解决。
      三要增强本领。在这个问题上有三点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努力改进。首先,充分估计自己的能力存在不足之处。虚心总能使人进步,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以这样的态度去不断提高自己,也才有可能不断提高自己。其次,紧紧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都知道学习很重要,但关键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真正重视起来,都能坚定意志和信心去真正学起来,做到学习有思路有办法有毅力,肯学会学,善学善思,做到学以致用才能算是学有所成。再次,勇敢培养斗争精神。斗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为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的存在,有矛盾就有斗争,而且是绝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种问题错综复杂,各种矛盾凸显尖锐,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我们需要去做坚强而勇敢的斗争,才能应对挑战化解风险,我们需要在斗争中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我们需要在斗争中培养担当精神,增强担当本领。


( 本文系 2022 年度邯郸市党校系统课题)
课题主持人:陈振勇
课题组成员:王勇 王艳红 刘敬敏
责任编辑:吕伟波

上一篇: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下一篇: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2 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精神